以背作橋 護航求學路
——樂元鎮董萬小學王文章老師沖鋒在防汛救災一線側記
在北盤江畔的樂元鎮董萬村,有群眾發布一段“老師背學生趟洪流上學”的視頻被大量轉發,不少家長在評論區點贊,紛紛稱贊道:“滿滿正能量!”“最暖心的背影!”“學習不好哪能對得起老師”“看著眼眶都濕了”“感動、感激、感恩!”,視頻中這位“以背作橋”的老師正是董萬小學的黨員教師王文章。
以背作橋,險情中踐行錚錚誓言
6月6日,望謨境內普降暴雨,導致橫跨在董萬河上的橋梁被洪水沖毀。董萬小學準備返校的80多名孩子一大早就趕到了離學校不遠的河對岸,有的已經連續走了幾公里的山路,到了河邊卻被洶涌的洪水攔住了去路。當聽到對岸校園里傳來響亮的上課預備鈴聲時,孩子們有些焦急,生怕遲到,甚至個別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準備涉水過河上學。
關鍵時刻,王文章出現了,擔心學生的他早早地就趕到河邊來等待孩子并察看水情,眼看河對岸的孩子們打算涉水過河,他一邊搖手一邊大喊:“不要下水!”然而,洪流聲太大,對岸的孩子聽不到他的聲音,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王文章毫不猶豫地跳下了洪流,多次嘗試蹚水,最終艱難地來到孩子們身邊,張開雙臂護著淋雨的孩子說:“有老師在,你們不用怕!”
特殊假條,關鍵時刻彰顯責任擔當
雨漸漸停下,洪水也慢慢退去。在王文章的帶領下,本校教師韋移等也加入護送學生的隊伍,他們用近半個小時的時間將孩子們一個個背著過河,全部安全護送到教室。抵達學校時王文章還主動找到校長,當面寫下一張半天的“請假條”,落款了80多名孩子及自己的名字,校長只問了一句:“全部到齊了嗎”,聽到“一個沒少,安全到?!钡幕卮?,校長激動地說道:“批假,王老師辛苦了”。
隨著視頻得到廣泛轉發,學校的許多老師和村里的群眾都知道了這件事,紛紛對王老師豎起了大拇指,“王老師以背作橋,保護了學生的安全,他盡職盡責、舍己為人的精神是我們全校老師的榜樣?!?/p>
他背馱孩子們艱難渡河的場景,映出那大山深處最美麗的風景,當孩子們逐漸長大成人,奔赴祖國四面八方經歷風雨時,王文章溫暖的懷抱和穩重的肩背,定會讓孩子們永遠想念。以背作橋渡學生過河,也必將成為孩子們心中永恒的記憶,在彎下自己脊背的同時,也矗立起了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甘為人梯,堅守在“教育貧瘠之地”播種希望
2010年10月,王文章通過考試分配到家鄉董萬小學任教,距今已有12個年頭,12年來,他先后擔任過董萬小學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等職位。2014年,王文章參加望謨縣教育系統遴選考試,以遴選綜合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望謨縣第一小學任教,本可以調入縣城里的學校上課,擁有更優美的辦公環境和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但是回頭看看家鄉的學生,他們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除了周末都寄宿在學校,平時由老師輪流看護。如今,孩子們正走在從前他走過的路,仿佛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他們是多么需要老師,多么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走出大山,想到這里,他便毅然回到家鄉任教。
河水湯湯,難涼師生情誼;信仰灼灼,難棄往日初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35歲的王文章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沖鋒在前,“以背作橋”,將80多名學生安全送達學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教師的使命擔當。作為一名鄉村教師,王文章始終把鄉村教育擺在首位,以教室為戰場、以知識為武器,他是學生們人生戰場的“司令員”,在與貧窮作斗爭的戰斗中沖鋒在前;他還是一位“使者”,穿越重重高山,把愛與希望播撒在廣袤的鄉村大地。
“這是老師的職責,也是黨員的使命,相信每個有愛的人都會這樣做的?!泵鎸Υ蠹业姆Q贊,他只是簡單地說。
掃描印象黔西南公眾微信二維碼,獲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韋盛達 編輯 ‖ 印象黔西南 )
以背作橋 護航求學路
——樂元鎮董萬小學王文章老師沖鋒在防汛救災一線側記
在北盤江畔的樂元鎮董萬村,有群眾發布一段“老師背學生趟洪流上學”的視頻被大量轉發,不少家長在評論區點贊,紛紛稱贊道:“滿滿正能量!”“最暖心的背影!”“學習不好哪能對得起老師”“看著眼眶都濕了”“感動、感激、感恩!”,視頻中這位“以背作橋”的老師正是董萬小學的黨員教師王文章。
以背作橋,險情中踐行錚錚誓言
6月6日,望謨境內普降暴雨,導致橫跨在董萬河上的橋梁被洪水沖毀。董萬小學準備返校的80多名孩子一大早就趕到了離學校不遠的河對岸,有的已經連續走了幾公里的山路,到了河邊卻被洶涌的洪水攔住了去路。當聽到對岸校園里傳來響亮的上課預備鈴聲時,孩子們有些焦急,生怕遲到,甚至個別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準備涉水過河上學。
關鍵時刻,王文章出現了,擔心學生的他早早地就趕到河邊來等待孩子并察看水情,眼看河對岸的孩子們打算涉水過河,他一邊搖手一邊大喊:“不要下水!”然而,洪流聲太大,對岸的孩子聽不到他的聲音,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王文章毫不猶豫地跳下了洪流,多次嘗試蹚水,最終艱難地來到孩子們身邊,張開雙臂護著淋雨的孩子說:“有老師在,你們不用怕!”
特殊假條,關鍵時刻彰顯責任擔當
雨漸漸停下,洪水也慢慢退去。在王文章的帶領下,本校教師韋移等也加入護送學生的隊伍,他們用近半個小時的時間將孩子們一個個背著過河,全部安全護送到教室。抵達學校時王文章還主動找到校長,當面寫下一張半天的“請假條”,落款了80多名孩子及自己的名字,校長只問了一句:“全部到齊了嗎”,聽到“一個沒少,安全到?!钡幕卮?,校長激動地說道:“批假,王老師辛苦了”。
隨著視頻得到廣泛轉發,學校的許多老師和村里的群眾都知道了這件事,紛紛對王老師豎起了大拇指,“王老師以背作橋,保護了學生的安全,他盡職盡責、舍己為人的精神是我們全校老師的榜樣?!?/p>
他背馱孩子們艱難渡河的場景,映出那大山深處最美麗的風景,當孩子們逐漸長大成人,奔赴祖國四面八方經歷風雨時,王文章溫暖的懷抱和穩重的肩背,定會讓孩子們永遠想念。以背作橋渡學生過河,也必將成為孩子們心中永恒的記憶,在彎下自己脊背的同時,也矗立起了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甘為人梯,堅守在“教育貧瘠之地”播種希望
2010年10月,王文章通過考試分配到家鄉董萬小學任教,距今已有12個年頭,12年來,他先后擔任過董萬小學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等職位。2014年,王文章參加望謨縣教育系統遴選考試,以遴選綜合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望謨縣第一小學任教,本可以調入縣城里的學校上課,擁有更優美的辦公環境和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但是回頭看看家鄉的學生,他們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除了周末都寄宿在學校,平時由老師輪流看護。如今,孩子們正走在從前他走過的路,仿佛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他們是多么需要老師,多么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走出大山,想到這里,他便毅然回到家鄉任教。
河水湯湯,難涼師生情誼;信仰灼灼,難棄往日初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35歲的王文章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沖鋒在前,“以背作橋”,將80多名學生安全送達學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教師的使命擔當。作為一名鄉村教師,王文章始終把鄉村教育擺在首位,以教室為戰場、以知識為武器,他是學生們人生戰場的“司令員”,在與貧窮作斗爭的戰斗中沖鋒在前;他還是一位“使者”,穿越重重高山,把愛與希望播撒在廣袤的鄉村大地。
“這是老師的職責,也是黨員的使命,相信每個有愛的人都會這樣做的?!泵鎸Υ蠹业姆Q贊,他只是簡單地說。
掃描印象黔西南公眾微信二維碼,獲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韋盛達 編輯 ‖ 印象黔西南 )
贊賞金額:¥元
【免責聲明】
該文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素材僅供大家欣賞和分享。
投稿郵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