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順勢而為
實習老師“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教育培訓的體會
今年,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席卷全國,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線下教育被按下“暫停鍵”,進入“停滯期”。疫情延遲了開學的鐘聲,但“聽課不停學”,各個學校紛紛開啟“線上”教學模式,為教育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疫情是場大考,卻也變相促使教育從業者對教學需求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促使這個行業升級轉型。對于每一位已經或即將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們說,如何確保在無法實現線下教學的情況下,能夠保持教育“不斷檔”“不掉線”是值得深思的事情。這次“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培訓,正是我們走進互聯網,熟練使用互聯網教學的第一步。
一、緊跟潮流,深入了解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對于教育從業者而言,我們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獲取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能。這次有幸以實習老師的身份,跟著各位“身經百戰”的人民教師在興義師院附中的智慧班教室里一起學習新的教學系統操作,是難忘的經歷,更是受益匪淺的經歷。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網絡大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層出不窮,更讓互聯網成為匯集萬千家庭的溝通、學習的新方式,尤其在疫情期間,互聯網支撐下的電子產品,成功打破了空間的限制,區域的界限,實現“天涯若比鄰”的夢想,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互聯網+教育”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在這次培訓中,培訓老師為我們細致講解了愛學派等軟件及其網站平臺的操作方式,也讓我們親身體驗到如何通過平板為學生上課、與學生互動。了解越是深入,掌握的內容越豐富,便越覺得互聯網教育的神奇與便捷。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湯湯。網絡教育會逐漸成為常態,作為即將踏上教育崗位的我們來說,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學習會接受新事物、新技術,并變為幾用,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歷史所淘汰。
二、勤于實踐,夯實本領
這次,我們實習老師與經驗豐富的在崗老師們歡聚一堂,一起上課,一起在培訓老師的指導下試用平板電腦,與臺下的老師們模擬教學。在培訓的過程中,我看到那些年長的教師們是那樣認真,他們詳實地記錄著筆記,有問題也會及時發問,雖然對于電子產品,他們不如年輕一代那么了解,操作起來也不是那么嫻熟,但是從他們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對這次學習的重視,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由此我也想起,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老師們克服重重困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在家中為孩子們上課。他們的精神感染了我們這些實習生,我們情不自禁地對標他們的行動,向他們學習,向他們看齊。
在實踐環節,我也跟著我的指導老師大膽嘗試,走上臺前,學習操作平臺系統。我知道這是寶貴的積累知識和經驗的機會,僅僅依靠“聽”是不夠的。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在詳細記錄了操作過程之后,我按照培訓老師教給我們的步驟,進行了操作,在各位老教師和實習老師們的互幫互助下,我們完成了興義師院附中的第一次網絡教育課程。網絡課程與線下課程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在平板的方寸之間就能完成出題、打分、班級管理等一系列任務,可謂是方寸之間有大作為。我將繼續把所學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興義師院附中互聯網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三、堅定初心,明確目標
這次作為實習老師參與培訓,讓我看到了真正的老師們的工作和學習狀態,在敬佩之余,更堅定了自己成為一名教師的初心。
成為一名教師,并不是因為一時興起,或帶著其他功利,只是單純的熱愛,單純的想要在這個行業扎下我的根。為此,我愿意做那燃燒自己的紅燭,吐絲至死的春蠶,我甘為孩子們向上的階梯,守候在教育之路。這次培訓,只是我接近這個目標的一個臺階,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我深刻明白了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深刻體驗了互聯網教育的便捷,深刻領悟了優秀老教師的精神,并已經做好成為一名教師的準備。
以前,我的老師對我說,不成為老師,不知道教師的辛苦。我明白,教師責任重、壓力大,教師面對的挑戰艱巨、問題繁多,但我堅信我能夠在這條路上走穩走遠。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我將帶著這次培訓的收獲,懷揣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熱愛,初心如磐,順勢而為,在實習中不斷進步,為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而奮斗。
掃描印象黔西南公眾微信二維碼,獲取更多精彩!
(作者:陳愛英 編輯:印象黔西南)
初心如磐 順勢而為
實習老師“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教育培訓的體會
今年,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席卷全國,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線下教育被按下“暫停鍵”,進入“停滯期”。疫情延遲了開學的鐘聲,但“聽課不停學”,各個學校紛紛開啟“線上”教學模式,為教育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疫情是場大考,卻也變相促使教育從業者對教學需求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促使這個行業升級轉型。對于每一位已經或即將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們說,如何確保在無法實現線下教學的情況下,能夠保持教育“不斷檔”“不掉線”是值得深思的事情。這次“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培訓,正是我們走進互聯網,熟練使用互聯網教學的第一步。
一、緊跟潮流,深入了解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對于教育從業者而言,我們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獲取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能。這次有幸以實習老師的身份,跟著各位“身經百戰”的人民教師在興義師院附中的智慧班教室里一起學習新的教學系統操作,是難忘的經歷,更是受益匪淺的經歷。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網絡大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層出不窮,更讓互聯網成為匯集萬千家庭的溝通、學習的新方式,尤其在疫情期間,互聯網支撐下的電子產品,成功打破了空間的限制,區域的界限,實現“天涯若比鄰”的夢想,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互聯網+教育”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在這次培訓中,培訓老師為我們細致講解了愛學派等軟件及其網站平臺的操作方式,也讓我們親身體驗到如何通過平板為學生上課、與學生互動。了解越是深入,掌握的內容越豐富,便越覺得互聯網教育的神奇與便捷。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湯湯。網絡教育會逐漸成為常態,作為即將踏上教育崗位的我們來說,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學習會接受新事物、新技術,并變為幾用,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歷史所淘汰。
二、勤于實踐,夯實本領
這次,我們實習老師與經驗豐富的在崗老師們歡聚一堂,一起上課,一起在培訓老師的指導下試用平板電腦,與臺下的老師們模擬教學。在培訓的過程中,我看到那些年長的教師們是那樣認真,他們詳實地記錄著筆記,有問題也會及時發問,雖然對于電子產品,他們不如年輕一代那么了解,操作起來也不是那么嫻熟,但是從他們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對這次學習的重視,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由此我也想起,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老師們克服重重困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在家中為孩子們上課。他們的精神感染了我們這些實習生,我們情不自禁地對標他們的行動,向他們學習,向他們看齊。
在實踐環節,我也跟著我的指導老師大膽嘗試,走上臺前,學習操作平臺系統。我知道這是寶貴的積累知識和經驗的機會,僅僅依靠“聽”是不夠的。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在詳細記錄了操作過程之后,我按照培訓老師教給我們的步驟,進行了操作,在各位老教師和實習老師們的互幫互助下,我們完成了興義師院附中的第一次網絡教育課程。網絡課程與線下課程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在平板的方寸之間就能完成出題、打分、班級管理等一系列任務,可謂是方寸之間有大作為。我將繼續把所學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興義師院附中互聯網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三、堅定初心,明確目標
這次作為實習老師參與培訓,讓我看到了真正的老師們的工作和學習狀態,在敬佩之余,更堅定了自己成為一名教師的初心。
成為一名教師,并不是因為一時興起,或帶著其他功利,只是單純的熱愛,單純的想要在這個行業扎下我的根。為此,我愿意做那燃燒自己的紅燭,吐絲至死的春蠶,我甘為孩子們向上的階梯,守候在教育之路。這次培訓,只是我接近這個目標的一個臺階,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我深刻明白了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深刻體驗了互聯網教育的便捷,深刻領悟了優秀老教師的精神,并已經做好成為一名教師的準備。
以前,我的老師對我說,不成為老師,不知道教師的辛苦。我明白,教師責任重、壓力大,教師面對的挑戰艱巨、問題繁多,但我堅信我能夠在這條路上走穩走遠。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我將帶著這次培訓的收獲,懷揣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熱愛,初心如磐,順勢而為,在實習中不斷進步,為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而奮斗。
掃描印象黔西南公眾微信二維碼,獲取更多精彩!
(作者:陳愛英 編輯:印象黔西南)
贊賞金額:¥元
【免責聲明】
該文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素材僅供大家欣賞和分享。
投稿郵箱:yxqxn@foxmail.com